作者: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来源: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编辑: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 2012-05-16 点击数: 1333
发病率以广东省最高,故亦称“广东癌”。危害甚大。发病年龄大多在40~60岁之间,男多于女。本病误诊率高,早期发现病例较难,主要与医务人员警惕性不高、检查欠详以及病人就诊过晚有关。从治疗效果看,放疗后5年存活率在Ⅰ期病例为60~80%,Ⅳ期病例仅有8~12%,由此可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从遗传因素、病毒因素、环境因素方面可看出一些线索。近年证实在鼻咽癌病人血清中有较高的EB病毒特异性抗体,表明EB病毒和鼻咽癌有一定关系。
症状:由于鼻咽位置隐蔽,检查不易,同时鼻咽癌早期症状比较复杂,又缺乏特征,故本病易被漏诊或误诊。常见的症状有:
出血:最常见者为吸鼻涕后痰中带血,或擤出带血鼻涕。早期有少量血丝,常被误诊,及至出血量较多时,已进入晚期。
鼻塞:因肿瘤堵塞后鼻孔,出现鼻塞,早期为一侧性,晚期则两侧均有鼻塞。
耳部症状:肿瘤堵塞或压迫咽鼓管口,可引起同侧耳鸣、耳闷塞感及听力减退,或伴有鼓室积液。
颈部淋巴结肿大:常为被病人最先发现和引起注意的症状。不少病人据此唯一症状而来诊。绝大部分病例首先发生在颈深淋巴结上群,始为一侧性,继发展为双侧。无痛,质较硬,活动度差,迅速增大及固定。其后,颈中、下段的淋巴结亦相继肿大,且互相融合成巨大肿块。而结核性颈淋巴结炎常发生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前后,大小不定。
头痛:早期亦可有头痛,但剧烈的头疼常发生于肿瘤破坏颅底或向颅内蔓延累及三叉神经之时。疼痛早期为间歇性,部位不固定;晚期则为持续性,部位固定。
颅神经症状:肿瘤经破裂孔向颅内蔓延可出现面部麻木、复视、视物模糊、眼睑下垂、眼外肌麻痹、甚至眼球固定或失明。也可出现咽喉部感觉减退、软腭麻痹、吞咽困难、声嘶、伸舌偏斜等。
远处转移:晚期肿瘤可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如肺、肝、骨骼等处而出现相应症状。
CT和X线照片有意义。确诊有赖于活检。有时须反复多次活检。颈淋巴结活检可促进扩散及远处转移,除非不得已,不得滥用。
治疗:目前以放疗为主。5年存活率平均可达4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