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知晓你的血压”。据了解,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3亿余人,但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42.6%。
大多数人以为,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的症状,才是高血压的表现,才应该开始予以重视。在平常的状态下很容易忽视对血压的监测。其实,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感觉不到任何症状。而高血压对心、脑、肾等人体重要器官的损害是缓慢、长期、持续的,血压一天得不到有效控制,这种损害就会一直存在。因此,知晓自己的血压是十分重要的。所有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有摄盐过多、肥胖、高血压家族史、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危险因素的人,遭遇血压问题困扰多,应半年测量一次血压。一般来说,140/90mmHg是高血压判断标准的红线,如果高于这条红线,就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在这里,有必要指出对高血压控制的六点误区——
一、 用快速降压药:高血压的降压是一个需要稳定的过程,降压越平稳,疗效就越好。有些患者面对居高不下的血压,急于快速降压,喜欢用强力快速降压药。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甚至更换另一种降压药。短期内,这种服药方式可能如愿以偿,但是快速降压会导致血压波动过大,反而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
二、 血压降后立即停药:突然停药是降压大忌。断断续续的服药,使血压反复波动,结果心血管事件有增无减。
三、担心血压降得过低:众所周知,135/85mmHg是血压的理想值,但有人以此为“金标准”,以为降压过低会产生全身的供血不足。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又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四、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按现代高血压控制标准,凡高血压并发糖尿病、肾病时,目标血压水平应在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
五、对生活习惯调理不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应在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基础上实施药物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边酗酒边降压的患者却大有人在,这种不重视控制不良生活习惯的行为,既影响降压药疗效,又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六、对降压保健品过于迷信:一些患者不愿意长期服用降压药,希望通过保健品或治疗仪来代替药物。但是,保健品的功效仅仅限于对高血压治疗的辅助作用,如果对保健产品过于迷信而不重视医疗手段,很可能会导致血压频繁波动,从而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
总而言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家用血压计监测、积极配合医生服用降压药物,是高血压治疗必须严格遵守的三部曲。保持长期平稳降压、避免治疗误区的影响,血压就一定能有效控制在理想水平,从而大大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