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指立夏至立秋这一段时间,夏季气候炎热,中医养生注重顺应自然变化规律来调摄,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才能稳定而有序,阴阳才能协调平衡,人体的健康才能维系。夏季是人体阳气比较旺盛的时期,所以中医有“春夏养阳”的说法。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在炎热的夏季如何来顺应自然调摄养生:
一、
夏季暑热之邪,最常见是中暑。
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故宁心神尤为重要。中医黄帝内经素问里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二是要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
二、
夏季饮食宜清淡。
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胃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低下。故饮食切记勿暴饮暴食冷饮。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另外,大汗之后不要多食冷饮,尤其是某些慢病患者,吃冷饮更要有所选择。如冠心病、哮喘、慢性气管炎,不宜吃冰冻食品;胃溃疡、胃酸过多的,不宜多用含酸味的冷饮;糖尿病,应不用含糖的饮料。还要注意,喝饮料不能代替饮水,解暑还是茶水为好,温热的茶水是夏季较理想的饮料。
三、
夏季保证睡眠。
夏季天气炎热,好多人夏季会出现睡眠不好,失眠。中医药古籍《内经》提到人体三宝,“精、气、神”,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别总熬夜,适当午睡利健康。良好的睡眠质量,对解除“苦夏”十分重要。中医认为,作息经常颠倒和长期熬夜的人,精气无法被贮藏,肝盛阴虚,阴阳失和。长期熬夜肝脏得不到休息,肝火上升,易疲倦、气虚体弱,出现失眠多梦等不适。夏季宜晚睡早起,中午尽可能午睡。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室内外温差尽量不要超过5度。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
四、夏季失水多,应多喝水
喝多点水,而且是温水比较好,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身体要随时保持水分和补充水分,水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明,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器官、肌肉、血液、头发、骨骼、牙齿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会比较多,若不及时补水就会严重影响健康,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而且注意晨起喝水不能过多,过多、凉白开容易损伤脾胃,应喝温开水比较好。
五、运动量别太大
尽量从事温和运动,太激烈的运动造成大量流汗,运动消耗性大,流失大量体液等于流失大量体力,中医讲气随液脱,心情也易烦躁不安。打太极、气功或元极舞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选择和缓的运动,保持呼吸平缓从容不迫,身体内极细微的血管或经络,才有机会得到足够养分。听音乐散步。要保持恬静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激动,更不要发怒急躁。烦躁、心境不佳时可通过散步、听轻快的音乐等方式来舒缓负性情绪。
六、保健要“养阳”
炎热夏季,很多人会患空调病,人们白天夜里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肯定会伤阳气。因此,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不要过多吃冰冻及凉食,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夏季选择三伏天中药贴敷治疗,来增强抵抗力、祛除体内寒湿有很好的效果,特别对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的预防与保健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