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来源: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编辑: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 2013-01-23 点击数: 1382
虽然女儿已于去年大学毕业,但孙女士始终有个心结:去年5月,女儿从一所民办高校毕业。为了帮女儿找工作,她在人才市场四处为女儿投求职简历,而女儿却成天躲在家里。孙女士猛然醒悟,问题的症结不在孩子,而在他们夫妻俩的家庭教育。她说:“在女儿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们大人能做的事情从不让她动手。什么事情都不让她管,只希望她学习好,能快乐成长。最终导致女儿连找工作也要我们代劳。”
实际上,许多家庭都曾有过与孙女士同样的遭遇。在我国,目前家庭教育存在四个误区:一是包办过多,弱化了孩子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二是事事为孩子作主,缺乏对孩子参与权的尊重;三是父母只重视孩子学习,履行职责偏颇;四是粗暴式的打骂,催化了孩子的不良心理与行为。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不少父母误以为“家庭教育”就是“家庭学习”。孩子的学习成了家长与孩子互动的中心内容,家长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孩子“学习的拐杖”和学校老师的“助教”,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如何做人,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
此外,在我国,家庭教育还存在两个极端: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及上小学期间,不少家庭的教育方式是溺爱、迁就、娇惯、满足和让步;在孩子读初中以后,大多数家长惯用的教育方式是唠叨、训斥、打骂、强制和放弃。这种两极分化是目前我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原载《秋光•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