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来源: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编辑: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 2016-02-02 点击数: 1472
立春又称“打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春天悄然到来。气候的变化,季节交替,人体需要自我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很多慢性病复发。因此,大家应该在生活起居上注意防病保健,以健康的体魄迎接繁花似锦的春天的到来。
注意保暖
春天气候变化大,天气乍暖还寒,在这种“倒春寒”的天气中,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致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加速了血栓的形成。因此,心脑血管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不宜过早地脱去冬衣,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同时,也可避免感染风寒,从而避免引发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哮喘、肺炎等等,一举多得。
坚持锻炼
春天,万木吐翠,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动”为养阳最重要一环。如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但是开始锻炼时不应立即脱掉外衣,等热身后再逐渐减衣,锻炼结束时,应擦净身上的汗液,立即穿上衣服,以防着凉。更是踏青的好时节,应该到近郊、风景区去春游。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强体防病。
愉悦心情
在立春的传统习俗中,避免生气是很重要的一项。从立春开始,人体肝、胃、肺等内脏器官中积蓄的内热,就慢慢散发出来,出现春燥。所以,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病患者、冠心病患者从立春开始都应该注意情绪的平稳,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