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放射影像科 来源: 放射影像科 编辑: 袁欣 发布时间: 2024-01-22 点击数: 1670
今年46岁的张阿姐(化名)查出患有乳腺结节2年。前不久,她来我院放射影像科随访复查时,经乳腺彩超、乳腺钼靶的常规、断层和对比增强检查后,影像结果提示左乳房出现了典型的乳腺癌恶性征像。
乳腺超声影像检查结果显示左侧乳腺结节,BI-RADS 3类
张阿姐的乳腺超声提示,左侧乳腺见低回声结节,大小约 7mm×6mm(9 点,距乳头约 11mm),呈圆形,边缘光整,回声均匀,后方回声衰减,周围结构未见明显扭曲,CDFI 显示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没有发现恶性超声征像。
乳腺钼靶影像结果显示左乳内下象限钙化,符合BI-RADS:4B类
而在乳腺钼靶的检查中,张阿姐的影像检查结果却不容乐观。乳腺钼靶检查作为乳腺病变重要的筛查手段被患者熟悉,全称是乳腺钼靶X线摄影,相比超声检查,乳腺钼靶检查帮助医生“瞄准”乳腺隐匿的小病灶,不仅能够发现腺体内肿块、结构扭曲等恶性征象,是发现乳腺钙化灶最为敏感的检查手段,而某些形态的钙化灶可能是乳腺癌的唯一影像学征象。
2024年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中明确指出:乳腺钙化依据形态可分为典型良性钙化和可疑钙化,后者包括不定形、粗糙不均质、细小多形性、细线样或细线样分支状钙化;其中细小多形性钙化大小形态不一,直径小于 0.5 mm,其恶性的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约为 29%,BI-RADS 分类应为 4B 类;细线样或细线样分支状钙化表现为细而不规则线样钙化,直径小于 0.5 mm,常不连续,有时也可见分支状,提示钙化存在于被乳腺癌侵犯的导管腔内,其恶性的 PPV 约为 70%,BI-RADS 分类应为 4C 类。依据钙化分布方式可分为散在分布、区域状分布、集群分布、线样分布以及线段样分布,线段样分布的恶性可能性最高。
事实上,2年的乳腺结节随诊复查过程中,张阿姐的超声检查均未提示恶性征象。但此次钼靶检查影像表现为群集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线样分布的细线样或细线样分支状钙化,高度提示为恶性钙化,且部分钙化提示导管内癌。
乳腺钼靶对比增强影像检查结果显示左乳内下象限钙化并肿块样、线样强化,符合BI-RADS:4B类
为进一步看清病灶,我院放射影像医生又为张阿姐实行了对比增强能谱乳腺 X 线摄影,这是一种新型乳腺检查技术,是乳腺钼靶检查的补充手段,利用碘剂在 33.2 keV 处因边缘效应出现 X 线显著衰减现象,采用高、低能2种X线能量进行投照,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减影图像,即 CESM 特有摄碘图。CESM 由于去除了正常乳腺腺体而凸显病灶形态,能够清晰地反映乳腺组织内病灶供血情况,在致密型腺体及隐匿性病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经过乳腺钼靶的两次检查,张阿姐的影像结果出现了较典型的 MG 及 CESM 恶性征像,经保乳切除手术,张阿姐的病理送检(左乳腺腺体切除标本)结果显示,部分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部分为导管内原位癌,未见脉管内癌栓,未见明确神经束侵犯,病理肿瘤分期pT1bN0Mx,最终证实了钼靶影像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乳腺的影像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彩超、钼靶(乳腺X线)和核磁共振(MRI)。我院放射影像科副主任游剑雄表示,0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为98.8%,1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4期只有30%,说明乳腺癌的分期越早,预后越好。40岁以下的女性以彩超为主,每年一次;超过40岁的女性建议钼靶结合彩超,每年一次;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建议35岁以上增加每年一次核磁共振,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
近年来,随着女性健康意识的显著提高,乳腺常规检查的群众越来越多。我院放射影像科配置有先进的多功能乳腺钼靶检查机器,整合了常规乳腺x线摄影、断层、增强及穿刺定位功能,可以检出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尤其在检出以微钙化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早检早筛,帮助许多患者发现了早期乳腺癌,提升乳腺癌救治效率。